9月下旬,主题为“坚持可持续创新之路,追求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第六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与会专家表示,生态环境问题依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仍然很迫切,必须大力推动绿色发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在此基础上,绿色低碳发展模式需要多要素的协调平衡,尤其是绿色金融投资规模的进一步加大。专家认为,绿色金融的市场前景十分巨大。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周晓飞表示,推动绿色发展,一方面加快形成绿色的生产的方式,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另一方面,要加快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推广节能环保产品,扩大绿色消费,发展共享经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深圳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正在成为绿色发展的先行者。”周晓飞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与相关部门一道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动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深入推进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转型,培育壮大绿色产业。
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表示,绿色低碳城市的发展是走向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的重中之重。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的空间分布,以及和城市所在地的资源环境、生态的承载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不仅如此,还包括合理的产业定位、合理的规模、产城融合的理念等。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可持续开发的模式。包括海绵型城市模式,智慧城市建设之路,集约型的新城新区的开发模式,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智慧的城市能源体系等。
徐林表示,要实现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还必须要构建绿色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建立全区域全流域的联防联动联治联建的涉及生态环境建设和绿色低碳减排责任的利益分享和支出责任机制,使得任何一种增加绿色空间、减少排放的行为都能够得到奖励和补偿。“任何一个生态地区它所增加的生态能量,生态的价值应该要通过这种交换得到实现。”
“此外,尤其要加快绿色低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国内现在有很多企业都在清洁能源、绿色能源和减排领域做大量的技术研发。但是好的技术研发出来以后要得到相应的推广、示范,有的还需要政府一定的支持和补贴,在这方面政府层面应该要有系统的政策去研究去对待去推广这样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徐林表示。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表示,“在当前绿色发展当中,绿色投资行为太少。要解决绿色发展问题,金融可以起很重要的作用。”他认为,关键是要提高绿色项目的投资,正面推进绿色金融的发展;既要减少污染投资的回报,让污染的投资越来越少,还要通过金融强化企业和消费者的绿色偏好,让企业和消费者在消费、投资、生产的过程中,都有绿色的理念。
“一方面,建立绿色发展基金,通过绿色发展基金来发展绿色产业,现在已经有了250多个绿色发展基金。”朱民介绍,“此外还需要财政贴息,用低息的办法支持绿色金融,现在基本上都通过这个办法支持绿色金融。还包括建立绿色担保机制,凡是有绿色的项目,都可以进行担保,使它能够得到顺利的发展。”
此外,朱民表示,还应该着手加快发行绿色债券,发展绿色指数与相关产品,建立强制性的绿色保险制度,强制性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做碳交易市场等,以及发展地方的绿色金融。
朱民介绍说,“地方政府需要有积极性,在地方范围里面自发形成各种各样的绿色机制和绿色金融,这在很多地方包括新疆、广东、广西都已经开始。”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深圳的绿色金融发展快速。据统计,深圳绿色金融融资已经有了1000亿元人民币,深圳的绿色公司债券已经达到407亿元,深圳共有十家基金公司推出了15只绿色基金产品。“深圳是一个低碳城市,碳交易在深圳应该没有太大的量,但是深圳利用它的优势,碳交易的成交额和交易总量已经占到全国交易额的22.7%,已经达到国家的第二位第三位,这是很有特色的。”
在朱民看来,针对低碳发展模式,金融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绿色金融有巨大的前景和前途。“金融是一个系统,它可以积极地支持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惩罚污染和不健康的经济行为,也可以改变企业和个人的绿色行为。”
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巴曙松在论坛上表示,在绿色金融发展中,绿色债券最引人瞩目,从统计数量来看,中国的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的绿色债券市场,2017年发行量达到了2486亿元人民币。
强劲的融资需求和政府的扶持政策,也在推动着中国绿色债券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民银行的研究显示,要达到“十三五”期间国家的环境目标,其中85%—90%的资金应该由市场筹集。
巴曙松表示,除了深圳等地方政府积极地发展绿色金融。国务院在2017年批准了五个绿色金融改革实验区;财政部、发改委、环境部、银保监会先后发布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上交所也就服务绿色发展推进绿色金融的愿景和行动计划做了明确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