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行业观察】 工业绿色化:产业升级的重要切入口

“绿色”让你想到的,不是参天大树或山涧溪水,首先可能是少点儿雾霾。但是,“绿色”不仅应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生活方式,更应该成为一种生产方式。

《中国制造2025》中“绿色发展”成为基本方针之一,并明确指出要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表示,绿色制造是提高我国“硬”实力的强大杠杆,工程科学技术则是工业绿色化发展的驱动力。如果工业结构不合理、重化工产品总量增加过快,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工业科技进步所带来的节能减排效果。

他打了个比方:“我国的绿色工业发展就像已经从高中毕业,面临升级上大学的压力,要解决的问题更复杂。”因此,必须结合科技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和政策引导来综合布局,方能实现一场“绿色革命”,而工业绿色化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切入口。

拐点在即

近十年来,我国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粗放式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也触目惊心。雾霾围城,水源和土壤被污染……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了大众健康。

以钢铁行业为例,殷瑞钰表示,2000~2012年,吨钢能源消耗下降27.07%,而吨钢烟粉尘排放量降低了88.63%,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了78.34%。但是,他着重说明:“粗钢总量增加了4.69倍。单位产品能耗和排放量的降低,抵不过因为产量上升而增加的排放量。”

“即使我们总产量第一,也没有铁矿石定价权,随着钢价持续下滑,增产反而不赚钱,产业必须实现转型升级。”殷瑞钰强调。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等六大行业,2012年能耗占工业总能耗的64.5%,其污染物排放总量在工业污染排放总量中同样占较高比例。因此,这六大行业应成为我国工业节能减排的主力军,以及未来绿色发展最重要的领域。

这些数据来自由殷瑞钰担任组长的“工业绿色发展工程科技战略及对策”项目。

另外,有色、石化、化工三大行业的相应峰值大约出现在2025~2030年。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峰值有望比能源消耗总量峰值提前出现。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在论坛上指出,今年3月24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已将“绿色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并列,成为新“五化”之一。

挑战严峻

政府部门对工业污染、绿色发展也愈发重视,但项目组在广泛调研中发现了一个问题——绿色化发展能否逐渐成为各行业、企业的自觉行为?

“有的地方国内生产总值(GDP)‘挂帅’的劲儿仍很大。”殷瑞钰感到很无奈,对于环保规定,很多企业总在“对付”,相关数据往往不齐全,有些企业甚至“完全没进入角色”。而企业也常常会对调研人员大吐“苦水”:环保标准过于严格、要保证地方就业率等。

对于一些环保标准,负责领队研究造纸工业绿色发展路线图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克复指出,我国对制浆厂的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标准确实在世界上已居于最严格水平,很多国外同行都感到吃惊。并且,很多地方标准比国家标准还要严格。

“COD排放问题一直影响我国废水达标排放的处理成本,也是影响我国造纸工业绿色发展的重大问题。”陈克复说,可吸附有机氯化物(AOX)对环境的危害众所周知,国外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把AOX逐步列为严格限排项目,比我国早了近20年。“指标和标准不同,清洁生产成本就完全不同。这就需要在标准颁布之后,对国内制浆造纸企业的执行情况进行科学调研和取证。”

在国家能源总量控制和环境容量与质量的约束下,项目组认为工业绿色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

科技支撑不足,工业污染进一步治理难度增大,目前适合我国工业绿色发展的工程科技尚不能满足发展需求。环保执法不公,造成了企业间不平等竞争,“新的环保法和标准更严”,殷瑞钰依然认为,“能否实施到位是关键”。

工业装备运行效率低、效果差。重化工业大量初级产品的出口,大大加重了国内资源、能源和环境的负担;在体制方面也存在障碍,现有考核机制、制度体系、激励机制等尚不能适应绿色化转型的发展。

故而,“在创新工程科技的同时,要实现工业绿色发展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控制重化工业(流程制造业)的产出总量,调整体制机制”。殷瑞钰指出。

如何到达绿色彼岸

狭义的工业绿色发展包括了绿色生产制造过程、产品绿色化、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企业绿色化等。具体到行业、企业如何实现自身的绿色化发展?

以钢铁业为例,绿色化发展思路已逐渐清晰,殷瑞钰指出,产业需调整产品结构、管理结构、装备结构、资本拥有率等。宝山钢铁、京唐钢铁等业界佼佼者均在顶层设计上走在前面,实现了高生产效率和能源转化效率、清洁与低碳生产,并推进了循环经济,正在实现3个功能:优质产品制造功能、能源高效转换功能、废弃物处理—消纳及再资源化功能。

其实,水泥厂、玻璃厂、造纸厂等流程制造业都在这样做。

与此同时,工信部此前提出了工业绿色发展与工程科技创新的五大引领性重大工程,包括:节能环保系统集成优化工程,绿色工艺改造及产品创新工程,绿色产业生态链接工程,信息化、智能化提升改造工程和工业装备优化提升工程。

殷瑞钰特别提到,应打造工业生态链:在工业系统中,物质流和能量流沿不同节点组成的流程网络,逐级流动,原料、能源、废物和各种环节要素之间和不同类型企业之间形成立体环流结构,资源和能源在其中反复循环利用,即在经济、环保合理的条件下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用。


来源:低碳工业网 阅读量:8786 |   收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