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改革进入深水区-制度制约国有企业进行全面深入的碳资产管理

  国有企业目前是碳市场里的主力,这毋庸置疑。电力行业装机中,5大电力就占了半臂江山。

  正常的碳市场是一个快速反应市场,也就是说要快速决策,交易机会转瞬即逝。而大部分国有企业很难适应直接参与碳市场。

  国企改革是一个太太大的话题,我们无法发表见解,但是就目前碳市场里表现出来的一些弊端进行一下陈列,以抛砖引玉,作为国企改革中的一些借鉴思考。

  现象1:宁可废掉也不卖掉

  A发电企业手中囤积100万吨配额,眼看要作废,就是不卖,原因很简单,进价是60元,市场价格13元,如果卖掉,国有资产就会流失,不卖,作废国有资产就没有流失;

  现象2:宁买高价不买低价

  有B企业缺配额2万吨,交易所挂牌价55元,有供应商提供45元配额,因无法进入其“合格供应商名录”,只能购买55元配额;

  现象3:我是封闭王国,谁也别想进来

  企业自建碳资产管理公司,形成一个封闭的小社会:由集团下达命令碳资产统一管理,成立碳资产管理公司。这样作好坏先不评判,主要面临着尴尬境地:

  如果集团C电厂缺配额2万吨,集团D电厂多余2万吨,配平正好。但是如何结算,成了问题,如果结算高了,D高兴,C不高兴;结算低了,C高兴了,D不高兴。因为这会直接进入生产成本;

  集团碳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成本为XXXL,市场竞争成本为XL,各发电公司不买帐,集团碳资产公司名存实亡;

  现象4:决策周期过长

  统筹:安环部

  管理:资产部

  买/卖:销售部

  这是一个典型的集团管理方式,从具有目标到决策至少2个月;

  现象5:没有奖惩机制,相关人员无积极性

  电厂E,去年作了碳抵消,碳托管,结公司创收数百万,相关经办人最终获奖金1000元;结果今年,没有人再积极作各种碳资产管理;

  电厂F,去年数据填报错误,配额少发30余万吨,给电厂造成间接损失1000万。相关人员没人受到处分;

   改革进入深水区-制度制约国有企业进行全面深入的碳资产管理

  当然,国有企业进行碳资产管理,也有很多好处:

  发挥集团优势,利用大额采购,有效控制成本;

  发挥国企稳定性优势、数据优质优势,使集团碳资产具有可遇见性,可控性,提前作好年度或者3-5年交易策略,实现收益与风险可控并存;

  发挥地域差别优势,利用下属企业区域分布,掌握市场行情,动态应对;

  发挥国企国民经济支柱作用,带头作用,树立企业形象;

  可以进一步履行社会责任:做得更多一些,比如

  可以超额完成碳减排任务;

  通过碳中和,作0碳企业;

  配合碳减排与绿电、绿证的结合;

  如何能够很好的完成以上优缺点的扬长避短是要考验智慧的。

  国家目前大力鼓励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碳领域也有几个公司开始试水,目前还基本都在前期。

  摸着石头过河一直是中国改革的座右铭,在这个全全世界最大碳市场起步之初,让我们抓住这次机遇,在中国碳市场发展的历史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来源:低碳工业网 阅读量:9113 |   收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