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正在大规模调整经济布局(深度好文)!

作者:魏杰

来源:财经会议资讯

魏杰:我和大家一起对未来一段时间做一个交流,可能在座的知道从2018年3月份开始,中国社会生活出现了六个很严重的现象。

六个现象

第一个现象,大量的中小企业反映企业非常难做,压力很大。既有成本压力,也有资金压力。到了6、7月份开始就出现了一些倒闭和关门,所以首先反映的是实体经济,大部分企业都在呼吁非常难做,6、7月份就开始出现倒闭关门现象。

第二个现象,企业违约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到期没法还债了,违约的情况非常严重。一开始是国有企业,后来到民营企业,最后到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违约都非常多,这样一来似乎债务链条的断裂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现象。

第三个现象,非银行金融机构,尤其是这些年所谓新的经营业态陆续出现了爆雷,这几年所产生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大量出问题。7月份时非常严重。

第四个现象,股市出现非理性下滑。原来我们心想国民经济可能影响到股市下跌是300个点到2800,结果没有想到美国股市大跌又产生了300个点,到了2500左右,股市出现非理性下跌。

第五个现象,投资人比较恐慌。因为找不到什么安全性资产,大家不知道什么资产最安全,找不到安全性资产。投资人非常的恐慌,原因就是找不到什么资产最安全,不知道。因为安全性资产像一个社会动机秤砣一样,一旦没有它的话整个失调了,压力非常大。

第六个现象,人们都感到很迷茫,预期都不看好。不知道中国向哪儿走,非常迷茫,迷茫的现象到了10月份之后更加严重了。

这样一来,从3月份开始出现了这6种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来讲对未来不是太看好。

接下来就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现在出现这6种现象,为什么人们感觉到未来预期不太好,那就要分析一下才行。


分析结果

中国基本面没有出问题,整个社会经济基本面没有出什么问题。中国人致富欲望仍然很强烈,动力还在,冲动仍然很强烈。尤其越到基层,这种动力越强烈。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还存在,人们对利益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动力仍然很强大。

二是市场没有出什么问题,中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单体市场之一,人口接近14亿,中产阶级比重还在提高,没有出现消费降级的情况。消费降级这个观点没有证据,仅仅是因为卖榨菜卖多了,方便面卖多了才消费降级,没有证据支持,中国仍然是市场非常大的一个国家。

三是中国仍然是联合国所公布的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按照联合国所公布的工业门类,中国是最齐全的国家。没有出现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一些制造业离开中国,没有出现这个现象。最典型的东莞,是中国家具重要制造商之一,我们发现仍然存在,没有走,他们通过自我调整而吸纳了劳动力上升所带来的压力,所以工业门类仍然很齐全,这个没有发生变化。

四是中国交通设施仍然是世界最方便便利的国家之一,而且会越来越好,这样对产品突破运输压力有很大的好处,交通设施仍然是最方便、最便利的国家。

五是最高决策层没有改变改革和发展趋向的意图,虽然社会上有各种各样说法,什么民营经济离场热等等,但最高决策层没有任何一个意图要改变中国改革开放趋势,没有这个意图。

这样分析下来的话,最基本面没有出什么问题。既然基本面没有出问题,为什么出现这六个现象。后来结果分析发现,主要是5件事撞在了一起。这5件事,每一件事都有负面的东西。单个出现的话不会影响太大,但5件事撞在一起之后出现的效果,负面效应叠加。这5件事每个所带来的负面东西叠加在一起,这个就麻烦大一点,所以出现了负面效应叠加的现象,导致这6种现象的产生。


哪5件事呢?

第一件事,所谓我们正在防范金融风险。

防范金融风险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说去杠杆,比如说控制房地产,比如说治理金融乱象等等,这些做法都有双刃剑的作用。在实现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都带来了负面的东西。导致企业资金链压力比较大,甚至断裂。尤其是过去高负债、高增长的企业基本没法生存了。而他们和正常企业有各种各样的联系,导致正常负债的企业也没法运转。你们知道中国是一个长期靠高负债运转的国家,直接融资占的比例很小,基本靠债务之间运作,几十年都这么走过来。

猛然一下要去杠杆,要收缩债务,企业一下受不了,导致一些负债高的企业资金链断裂,而他们和别的正常负债企业有各种联系,导致正常企业也出现问题。

所谓防范金融风险这件事是对的,没什么错。问题是它带来的负面东西同时也显现出来了,从经济学来讲任何对策都是双刃剑,所以防范金融风险导致一个重要压力就是企业资金紧张情况比较严重。债务违约、资金链断裂,再加上操作中有的人粗暴的做法,盲目惜贷,使得情况更加严重。第一件事,防范金融风险导致一些负面东西,企业压力非常大。

第二件事,我们正在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是结构调整,经济学界把人们生活分为需求侧、供给侧。需求侧,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等等,这是需求侧。供给侧就是指生产侧,供给侧结构就是指产业结构,所以正在调整产业结构,原因是原来支持我们的一些产业不可能继续支持中国经济增长。像传统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产业,很难持续增长,因为它们陆续都出了问题。所谓传统制造业严重产能过剩,我们提出去产能化。房地产泡沫正在形成,我们得抑制资产泡沫,标志着这些产业很难继续支持中国发展,中国需要新的支持增长的产业。

这些产业经过分析已经判断出来,知道哪些产业会支持我们,提出来三大产业未来会支持中国,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像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等,我们同称战略新兴产业,它会支持我们增长。二是服务业,服务业将会成为重要的支持中国发展的产业。消费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生产服务业,精神服务业等等,都会支持中国增长。三是现代制造业,像航天制造、高铁装备制造、特高压输变的装备制造、现代传统制造等等,都会支持中国增长。

认识到这三大产业会支持中国增长,所以正在推动结构调整。但调整需要过程,目前处于调整一个空档期,原有传统产业贡献急速下降,而新产业没有起来,或者正在起来,还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出现结构调整的空档期。这种空档期带来的负面东西就是增长回落的压力很大,增长稳不住,收入一直往下走。所以调整结构这种空档期带来很大的压力,就是增长的回落压力很大,导致对未来判断出现预期不太明确。这是第二件事所带来的负面东西,结构调整空档期导致增长速度回落压力比较大。

第三件事,中国正在新旧动能转换。

原来支持中国增长主要是成本优势,成本优势已经急剧的消失了。按道理来讲,成本优势消失应该是技术优势递补上来,成本优势消失之后应该是技术优势很快成长起来,保证中国的增长。但现在问题是技术优势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就出现了新旧动能转换的空档期。原有的优势在丧失,新的技术优势还没有出来,导致增长回落压力比较大。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也出现了空档期,它的负面东西就是增长回落压力比较大,人们的预期似乎不是太好。

第四件事,中国正在搞生态文明改革。

你们知道十九大和过去相比最大不同点,提“五大改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生态文明改革成了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我们正在推动生态文明的改革。生态文明无非两件事,一件事是要解决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废水、废气、固体垃圾的处理。这就要求提高企业排放标准,因为只要搞这个必然要求企业提高排放标准,废水、废气、垃圾的标准都要提高。另外一件事,生态环境的修复,因为这是所谓生态文明重要一条,生态环境修复。

生态混淆修复对企业也提了很高的要求,比如长江经济带,3公里之内一律不准建工厂类企业,过去建了怎么办,我们在大江大湖、大山大水旁边建了好多工厂,现在必须搬掉。生态文明改革导致一件事,企业因为生态问题压力很大,再加上我们执法过程中比较粗暴,导致许多企业关门停产,必然增长速度回落,压力非常大。生态文明改革导致一个非常麻烦的事,企业无论是排放标准还是搬迁,都会影响到现在的经济增长,出现增长速度回落压力比较大。

过去我们叫生态和环境为发展让路,只要发展别的都好办,现在倒过来了,现在是发展为生态环境让路,不同的执政思维已经出来了。原来只要发展都好办,环境生态影响力不行。现在大家看到已经很明显发展要为生态环境让路,原来一提长江经济带,大家以为要大发展,结果最后提出主要是保护,3公里之内一律不准建工厂企业,建了都要搬,都要迁,导致的结果是影响经济增长回落,增长回落压力比较大。你要什么已经很明显了,过去我们要发展,现在要生态环境,当然发展增长会受到影响。

上次我们一个制药企业在银川,因为它是好多制药企业原料生产力,结果因为生态被关掉了,我专门去看。我一看就明白了,你到底要什么,要发展继续生产,要环境就得关。我们国家山的走势都是走西走向,只有一个南北走向是贺兰山,产生了银川平原,如果放任不管的话,这个平原不要20年就消失了,要什么得搞清楚。现在很明显要环境要生态,结果导致增长速度回落压力比较大。

第五件事,中美贸易摩擦。

美国想打,我们没想打,最起码我没想打,因为美国经济处上升期,从经济学判断,它下行期可以和中国打,它上行期打,这是没有想到的。原来我们判断对我们影响不是太大,结果没有想到对人们心理影响非常大。按道理来讲,我们计算过,美国和我们打,能消化得了。但十年前打,我们肯定完蛋,就地趴下。你们可以查一下资料,2007年,我们当时增长方式是出口导向型增长方式,07年GDP总量是27万亿人民币,出口是9万亿人民币,进口是5万亿人民币。出口在GDP占的比例是之差不多30%以上,顺差占GDP11.3%,这两个数据表明中国是出口导向型国家。

这就是美国要打,我们就地投降,因为受不了。后来08年产生了一场世界金融危机,这场危机是中国清醒的认识问题,像中国这么大经济体量的国家,不能把出口作为导向来发展经济。中国比较调整战略,走向内需拉动型。

我们08年开始转型,转了十年,去年实际转过来。去年GDP总量82万亿,出口15万亿,进口13万亿,出口占GDP总量的比例下降15%左右,从30%下到15%,下了一半。顺差在出口占的比重从11.3%下到1.3%,这个数据表明中国调整过来了。我们算了一下,美国打到底,一分钱不让中国对美国出口了,对我们影响是0.2-0.5的增长,这个我们能消化得了,没什么问题。但没想到对我们心理影响这么大,只要美国宣布加税,第二天中国股市一定大跌,股民老问我们,我们又没有出口,受伤的总是我们。上市公司出口量也不大,怎么老是影响股市,因为心理问题,股市是受心理影响最大的市场,没想到心理影响这么大。

这种心理影响几乎导致对我们整个影响都很大。因为中美经济关系40年来一直总体比较平稳,一下出现这个问题,人们有一点没法判断,很担心会不会走向冷战。要真走向冷战的话,中国经济就很麻烦了,所以对这种心理影响非常大,导致人们很迷茫,预期比较差。

这5件事,每件事都有负面东西在,单个出来的话好办,结果5件事撞在一起,负面东西也撞在了一起,就出现了经济学的概念,负面效应叠加。负面东西撞在一起,负面效应叠加,最后导致中国经济从3月份到现在出现了负面效应叠加现象。

这种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经济没有进入衰退期,而是进入调整期,这是一个重要判断。

因为从基本面来看,我们没有进入衰退期,原因是5件东西撞在一起出现负面效应叠加,标志中国经济进入调整期。我们估计调整期最少需要三年时间。

2018、2019、2020年,需要三年调整才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阶段不是口号,要真正转向标准化,三年将是调整期。调整期把这些负面的东西逐一加以解决之后,中国经济才能进入到所谓高质量增长期。

中国经济实际上没有进入衰退期,是进入了调整期。怎么调整,逐渐形成共识,大致上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必须稳住金融。

金融必须稳定,金融不能出现大起大落,所以第1件事是稳金融。因为一旦金融稳不住的话,调整期很难渡过。总体实体经济发展是要靠金融支持,金融一旦出现大起大落的话,可能这个调整期就会出现混乱,所以做的第1件事就是稳金融,金融必须稳住。

怎么样稳金融呢,估计要做五件事:

  • 第一件事,控制好货币政策。

金融的核心是货币政策,一定要控制好货币政策。控制好货币政策的目标就是一方面要防范经营风险,另一方面要保持增长的需要,这两个必须结合在一起。

这样一来,控制好货币政策有三个要点很关键,一定要掌控好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保证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个不能变。如果货币政策再次走向宽松的话,那么金融风险一定会爆发的,不用考虑,一定会再次爆发金融风险的压力,所以还得要保持货币政策的中性稳健。保持中性稳健一个重要的指标,货币供应增长速度要控制好。

在座的知道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可以简单理解为生产货币的速度,货币发行的速度,可以这么简单理解。这个数据必须控制好,因为这个数据标志着货币发行的情况。中性稳健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必须处于低速运转才行,按照经济学原理来讲,GDP增长速度加上通胀率,再加一个参数就应该是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这一条来看我们基本上控制好,9月份货币增长速度8.3%,你们知道过去都是在两位数以下,年平均17%,现在已经控制到一位数,8.3%,那就是GDP6.5%再加上通胀率2%,再一个调整参数,就是它应该有的数据。看来这一条现在做得还不错,今年以来一直保持在一位数,9月份只有8.3%,10月份数据还没有出来。一定要保证这个数据处于中性稳健,这个数据控制不好的话会发生很重要的经营风险压力,控制好货币政策的第一个要点就是保持货币政策中性稳健。

二是流动性充足,保证流动性充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流动性必须能满足,叫流动性充足。这一条看来最近在调整,要保证充足。怎么办呢,要动用好多货币工具,比如说降准。前几天又是逆回购1500亿,等于向市场又释放了1500亿流动性。这样以来货币政策一个重要要点,保证流动性的充足,那么要动用货币政策工具,最近陆续调整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企业对资金的正常需求,流动性充足,这一条看来能够保持住。

三是货币政策必须顺畅的实现目标。传导机制必须顺畅,比如说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支持民营经济,这是定向的目标。怎么能够传导出去,那就研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必须顺畅才行。比如最近为了支持民营经济对银行的考核指标增加一个新指标,就是比例控制。假定今年放贷100亿,必须保证40%贷向民营经济,有严格的考核指标。过去是口号,现在是指标了,能够保证顺畅的流向民营经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顺畅要做一些机制调整,目前调整最大的就是对银行贷款结构性控制,今年贷去多少,多少流向民营经济,有质量要求。

郭树清同志讲了,大银行最起码1/3贷款要流向民营经济。中小银行2/3贷款必须流向民营经济,五年后达到50%流向民营经济,这是搞结构控制。这一控制,就保证了货币政策能够传导机制顺畅。过去老讲支持民营经济,支持不了原因就是因为传导机制有问题,传导不下去,现在必须顺畅传导。再是支持实体经济要规定一下今年贷款,比如100亿,90亿必须流向实体经济,非实体经济是10%,这才能叫支持实体经济。对所有银行用新的考核指标,新考核指标达到一个重要的结果,就是传导机制顺畅。支持实体经济,支持民营经济,传导机制上必须顺畅。最近正在做调整,我估计一个月以后大家会普遍感觉到确实支持实体经济了,支持民营经济了,因为传导机制做了调整,要顺畅的传导下去。

我们做的稳金融第一件事,控制好货币政策,主要是这三个点。一个是坚持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二是保证流动性充足,能够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三是传导机制顺畅,能够实现既定目标,比如说支持实体经济,支持民营经济,这就是稳金融要做的第一件事,控制好货币政策。控制好货币政策主要有三个点,一个是保持货币政策中性稳健;一个是保证流动性充足;一个是保证传导机制顺畅。这三条如果调整好的话,我们能够实现稳金融的目的,就是所谓稳金融要做的第一件事。

  • 第二件事是去杠杆政策,去杠杆政策现在要加以调整。

去杠杆没错,因为杠杆确实很高。按照今年第一季度公布数据,政府负债占GDP总量的35.2%,这个数据偏低。偏低的原因不是弄虚作假,是因为把政府负债没有统计进来,划到企业负债里了。二是企业负债是GDP增长的159%,这个数字偏高,企业负债没有这么多。高的原因是把两级政府划到企业负债里了,一个是开发区负债,一个是地方融资负债,把这两个去掉的话其实企业负债只是占GDP总量130%,没有这么高。借债主体性质确实是企业,如果去掉的话企业真正负债是GDP总量130%。三是个人负债占GDP总量55.8%,在座的2015年年底个人负债占总量30%,2016年、2017年这两年急速上涨,现在到了55.8%。个人负债里主要是房贷和车贷,城市主要是房贷,农村主要是车贷,导致个人负债的上升太快。虽然没有到达红色警戒线,但是上升太快。这三种债务加起来,整个社会负债占GDP总量的250%,确实太高。按照有的学者计算,社会负债上升到GDP总量270%时,就会引爆一场严重的金融风险,今年年初我们开始去杠杆,就是降负债率。

从上半年经验和教训来看,似乎有点太猛了,而且有点一刀切。7月31号那一次政治局会议就提出要调整一下去杠杆政策,两个调整。一个是控制好去杠杆的力度,力度必须控制好,不能太猛,太猛的话企业受不了,要控制好力度。多大叫力度,什么意思,谁也没有估过,到底具体多少,谁也不清楚。我是查了一下相关决策部门的信息,体会到所谓力度就是指不是今年把杠杆去降到正常水平,是用三年时间。先把杠杆率从250%降到200%,200%还高,不着急,三年之后再继续降,再用两年时间降到正常水平,五年时间才把负债降到正常水平。如果前三年从250%降到200%的话,去杠杆40万亿,一年13万亿左右。13万亿左右,企业承受得起,应该问题不会太大。这样一来,力度上调整之后,大致就会保证既能防范金融风险,又能保证企业资金链不会断裂,保证企业资金需求。

一个调整是所谓控制好力度;第二个调整就是要结构性去杠杆,那就是不再搞一刀切了,民营经济杠杆率就不高,对他们就不要再讲所谓去杠杆。结构性去杠杆,谁的杠杆高就去谁的。我定了两个重点,一个是国有企业,一个是地方政府债,这两个确实有点高。国有企业去杠杆和地方政府去杠杆成了结构性杠杆的重点,国有企业去杠杆,我看了一下,上半年大致上通过两条办法把国有企业新增杠杆已经控制住了,就是新一轮负债已经被控制住了。国务院发了一个严格的文件,所有国有企业负债必须要达到应有标准才行,从央企开始。文件很严格,组织了负债继续上升。另外一条提出来,我们不再搞刚性兑付了,国有企业债务,国家不再多给。过去国家是都给的,叫刚性兑付,国有企业借钱没有问题,最后能还出来,因为国家兜底。上半年正式提出国家不兜底了,都是有限责任,所以对国有企业借钱,买国有企业债券要悠着点,有可能钱回不来。

好多国有企业最后处理都是破产重组,好多钱等于打水漂,回不来,国家不再搞刚性兑付。严格上讲,现在没有所谓保本理财项目,因为都是有限责任。这种调整就导致国有企业新增负债速度已经被控制住了,现在是存量怎么办的问题,过去借的怎么办。后来定一个思路,就是国有企业存量解决,负债的解决要和国有企业改革结合起来。怎么结合呢,国有企业改革今年是两个重点,一是确定主业,主业必须确定。主业确定之后,非主业资产必须卖掉,必须变现。变现的钱不能用新增投资,必须还债,通过非主业变现来还债。国企改革第二个重点就是混合经济,要大规模推动混合经济,要大量吸纳非国有资本进入国有企业,等于增加了国有资本的资本金比例。份额做大了,份值做下来。最成功的就是联通改革,联通混改一个重要结果,把联通负债降下来了。怎么降下来的呢,是以国家上升为绝对控制权降下来,国家对联通没有控股权了,通过混改把负债降下来。国企改革,国有企业存量似乎有点回落。

另外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现在把新增债务已经控制住了,上半年“三条办法”很严厉。一条办法,把开发区负债全部掐断了,一律不准开发区贷款。开发区是地方政府负债重要的通道,今年上半年彻底掐断了,一律不准贷。我估计明年开发区基本熄火了,就靠贷款运作,一下掐断了。二是清理了PPP项目,3P项目做了清理。地方政府现在负债重要通道是3P项目,中央财政已经全面做了重新清理,3P项目清理之后等于把地方政府新增负债控制住了。三是中组部下了一个文件,任何干部提升或调动增加的考核指标——负债率是多少,不是看你把GDP搞了多少,修了多少路,要查一下负债率是多少。超过负债率就地免职,永不再用,很严厉。最近免了几个县委书记,就是因为负债率超过了标准。尤其是贫困县,大家注意到最近免了好几个县委书记。这个指标就把乌纱帽连在一起了,导致不好再增加负债率了。

这三条办法实际把地方新增负债已经控制住了,现在主要是什么呢,存量怎么办,过去建的怎么办。我去一个地方,每年GDP总量只有10万亿,负债200万亿,你想这怎么还。全国31个省市,只有6个省市向中央交钱,别的都是靠中央转移支付来维持运转。你想想这一来,它怎么还债,还债无非两条办法,一个税收,一个卖地。税收基本上好多没法还,因为靠中央转移支付了。另外一个卖地,现在不断的流拍,我估计未来存量债务最麻烦的是地方债务这部分怎么办,是一个大问题。

有人老问我,为什么偏爱央企,央企都处于产业的上游,中央平衡各地财政就靠它的税收利润,一年超过3万亿。虽然效率很低,但钱是给国家了。民企效率是高了,但钱不是给国家了,有人不理解,所以你要理解,靠它平衡全国各地财政。央企都处于产业上游,下游很厉害,都在赚钱。虽然央企效率并不高,但它给国家交钱了,这个可以平衡。这是一个很大问题的存在,地方负债是一个大问题,结构性去杠杆,我估计所谓国企这部分还有点失落。地方政府基本上现在没有失落,杭州没有问题,浙江没有问题,但好多地方是有问题的,有问题比没有问题的多,所以是一个很难办的事情,但是慢慢解决它。这次会议没有再提去杠杆了,我估计去杠杆政策在未来要做一点新的调整。把去杠杆转向稳杠杆,原因是什么呢,今年差不多目的达到了,今年去杠杆力度很大,差不多已经完成指标了,估计将逐渐转向稳杠杆。先稳住,别着急,先稳一段时间,让增长有所恢复再说。去杠杆政策将转向稳杠杆,可能是下一步的调整。

要控制好去杠杆政策,大家看到今年以来已经调整第二次了,7月31号是第一次,提出控制好去杠杆力度,结构性去杠杆,不搞一刀切。这次会议没有提去杠杆问题,可能我估计将走向稳杠杆,先稳一段时间再说。去杠杆任务不是一年两年能完成的,是一个过程,可能逐渐走向稳杠杆。未来几个月,去杠杆要走向稳杠杆,这是对的,因为你要保证金融稳定,金融不能出现大起大落,所以要走向稳杠杆,适当把杠杆稳定在目前状态下。

我看了一下数据,到8月底时,杠杆率已经从250%降到242%,这是8月底的数据。说明差不多今年实现了把杠杆上升势头控制住了,这个条件下应该逐渐稳一段时间才行,不宜过猛过快,将转向稳杠杆。12月份以后,人们会感到资金紧张情况逐渐得以缓解,整个社会资金需求会得以缓解,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这就是稳金融要做的第二件事,随时调整和控制去杠杆的政策,既保证防范金融风险,也要保证经济增长需求,这是稳金融要做的第二件事。

  • 第三件事,稳外汇。

外汇必须稳住,大家注意昨天央行正式公布了货币政策报告,第三季度政策报告时关于外汇有一个提法,“更加注意市场的调节作用”。这次变了,这次很明显知道,更加注意对外汇国家的调控作用,再一次告诉大家外汇不能出事。稳外汇看来已经基本确定下来了,外汇不能出事。上一个季度货币政策报告还在强调市场作用,这时候明显强调国家的作用,就说明稳外汇是稳金融的重要因素,外汇一旦出问题本币就出问题了,整个社会的秤砣就不见了,出现大动荡。稳金融关键要稳外汇,昨天公布的央行货币政策报告再一次强调稳外汇的重要性,而且国家会释放这方面的作用。怎么稳呢,两个提法,一个,人民币不能持续贬值,这是一个提法。有人曾经问我这句话具体指标是什么,多少叫持续贬值,多少叫不持续贬值,一个数量。从现在来看就是不能破7,可能是一个指标。你们注意,有两次即将破7,8月21号,前几天即将破7,但两小时之后立刻反弹回来,一定是“央妈”动手了。最近央行副行长再次向世界宣布,你们想做空人民币的人悠着点,咱们交过手,警告你别做空人民币。不能破7,可能就叫不能持续贬值。从目前状况来看,不能持续贬值的意思就是指不能过期。因为连续两次即将破7,最后反弹回来,说明决策者意识就是不能持续贬值就是不能破7,这是一个指标。

第二个指标就是外汇储备量不能持续减少,多少叫不能持续减少,多少叫减少,看来这个数字很明确,就3万亿,3万亿是底线。10月底已经到了30500多亿,9月份下得很厉害,一下掉了200多亿,有人担心3万亿能守住吗。我估计3万亿是一个标底,不能低于3万亿。这样稳外汇的两个目标,一个,人民币不能持续贬值;一个,外汇量不能持续减少。

怎么实现呢,我估计会做四件事,一是外汇改革中已经放开的项目会继续坚持。比如一张身份证一年可以买5万美金,出口求学这些都会放,不会改了。没有改的暂时停止,对个人来讲三项海外投资基本全面叫停了,海外不动产投资,要是没有放开,要么走地下钱庄,要么搞虚假贸易账户,要么是人带出去。现在对不起,要买千万别张扬,要查出来都是问题。大家注意,这方面可能会严厉起来了,过去灰色地带现在不行了,个人海外不动产投资基本要全面收紧。海外证券投资,美国市场买美国股票,曾经讨论过要不要放,现在告诉大家,不放,停止了。海外投资类保险投资也全面叫停了,我们放的是消费类保险。过去灰色地带在香港刷银行卡,现在只能刷消费类,投资类刷不了了,因为全面叫停了。个人三项海外投资基本不讨论放开问题了,不动产投资、证券投资、投资类保险投资,因为它要稳外汇。

过去海外用银行卡提现没有限制,现在一个人一年就是10万人民币,有限制了。而且最近还推出了很绝的一招,远期外汇交易风险准备金率从0提高到20%,银行要卖100美金的话,要向央行交20块钱风险准备金。最近我调研,现在放开的也不好办了,买外汇老找各种托辞,不给你卖。一个人5万美金,各种托辞,实际都标志一个信号,外汇收紧,因为要稳住外汇,这是一个办法。

第二个办法,海外并购,技术类并购继续支持,没有问题,要多少外汇给多少外汇。但非技术类全面叫停了,去年政策还是严格审查,今年全面要叫停了。发改委正式发文6大类海外金融投资一律不准干了海外买影院、酒庄、俱乐部全面叫停,去年是严格审查,今年是全面叫停。还放出风来,过去在海外买了这些东西的企业和个人,把外汇怎么出去,现在再怎么倒腾回来。要不倒腾回来,咱们走着瞧,有威胁的意思。现在好多人都在海外卖这些东西,把外汇倒腾回来。最近公布了民营企业40年来100位民营企业家,前几年在海外买买买的企业都没了。为什么呢,先把外汇倒腾出来再说。要不倒腾回来,咱们走着瞧。实际就是告诉大家,外汇全面收紧了。海外并购,技术并购继续支持,非技术类全面叫停。

第三条办法,“一带一路”投资,将使用人民币投资,不再动用外汇储备了。“一带一路”投资未来将全面使用人民币投资,不再动用外汇储备了,因为要稳住外汇。实际用人民币投资是一箭双雕,一方面减少外汇储备,一方面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这样一来对稳外汇有意义,“一带一路”我们是投资主导方,有权力权利什么样的投资,没有问题。估计“一带一路”投资未来将更多用人民币投资,减少外汇储备,稳住外汇。

第四个办法,在资本项目中做更多运作,外汇进入中国有两个通道,一个是贸易项目,一个是资本项目。现在贸易项目顺差收窄,外汇进来速度在放慢。那么要保持稳定的话,得要在资本项目下运作才行,估计下一步会在资本项目下加大运作的力度。比如最近在香港发了50亿人民币国债,调节了香港美元和人民币的共处关系,对稳定外汇有意义。如果再发50亿美金国债,等于外汇储备增加50亿。现在国际上好多对中国长久是看好的,有的国家,我个人愿意来买外汇所谓国债,我们要发50亿美金外汇国债,等于外汇储备增加50亿。发人民币国债,稳定汇率,发50亿美金的话等于外汇储备增加。下一步国家会在资本项目上频繁运作,一定会调整,因为要稳住外汇。贸易项目下,因为所谓美国和中国打影响了中国的出口,所以顺差在收窄,但资本项目还可以合作。

尤其中国在这些方面还有一些大的动作,今年上月份,我们在上海成立石油期货交易所,明确宣布上海石油期货交易所交易的货币是人民币,人民币长期和石油挂钩了。过去长期是美元和石油挂钩,你们知道美国和我们打是必然的,我们等于捅了它一刀。现在世界三大石油交易所,伦敦、纽约、上海,交易不用美金了,正式宣布产油国在我们这里卖了石油之后拿了人民币,随便可以在中国上海黄金所买黄金。世界发现中国这么多黄金储备,我们是黄金储备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这样一来可以支持外汇的稳定。实际上很多对上海石油交易所认识不足,不知道什么意思,实际这是一个重大的中国决策。这条决策推出来之后,应该讲外汇基本上能控制住,大家不用太担心。

总体来讲,稳外汇就是这四条办法,外汇应该能稳住。外汇只要能稳住,只要这个“秤砣”不会出事,秤砣只要在,转型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金融波动。

稳金融的第三条,稳外汇,大致现在情况就是这样,这是稳金融要做的第三件事。

  • 第四件事,稳股市,股市必须稳住,过去对这个事情认识还不是太足,现在意识到本市场必须要稳住,想办法稳住资本市场。

怎么稳资本市场呢,现在看来有三条办法,第一条办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上市公司质量必须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不高的话,谁敢买你的股票,可能人家不会买你的股票,所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凡是与提高质量有关的重组并购都可以放开,只要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话,可以推动重组并购,都可以。第二条,减少行政对股市的干预。监管部门不要干预股市交易,只要做一件事,保证公开透明。公布信息公开透明,信息的公开。第三条,需要长期资金支持。中国股市不稳定没有长期资金支持,所以像社保基金、保险基金可以入市,下一步推动这种中长期资金进入股市来解决问题。这三条如果能做到的话,应该能稳住资本市场。

最近好像一直在跌,最近又跌到2600以下。我估计与一件事情有关,就是在上海宣布上交所改一个新的板块,科创版,而且要搞注册制。这是好事,既是改革,又是推动技术创新,科创版对中国技术创新募集资金有好处,而注册制等于股市改革手段,本来有好事。但对股民的印象是要扩容了,所以股市往下跌。这样一来,大家注意股市的问题很复杂,这三条基本对策应该没有问题,这是对的。但因为人们对股市的判断在现有股民所谓心里还有一些问题产生作用,本来是好事,没有想到一公布股市就跌了。原因是人们觉得要扩容,一旦扩容会不会股价上不来。

本来是两项改革都在这里,一个推动科技版正常融资,一个把审核制变为注册制。既是科学创新改革,也是所谓的体系改革。结果没有想到这个好消息变成负面东西,导致跌了,我估计人们有一个认识过程,这个做法是对的,没有错。实际都在保证一个所谓上市公司质量问题,我们放开科创版和注册制就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让好企业容易上市,但短期给人的印象是扩容,所以导致股市跌,这没什么问题。

但有一条可以看出来,决策层对股市稳定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这次讲得很清楚,股市必须稳定。股市不稳定,金融就稳定不了,所以下一步稳金融重要内容就是要稳股市。这次上海政策宣布,我觉得应该是利好消息,结果变成利空了,总体来讲是要稳股市,这是稳金融要做的第四件事。

  • 第五件事,防止资产泡沫破灭,引爆整个金融动荡。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房地产是个大问题了,明年考验我们能不能稳定金融的关键是房地产。过去房价上升很快我们有办法,中长期对策,中短期都已经有对策。但万一大跌怎么办,房地产既不能涨得太快,也不能跌得太快。房价跌得太快,等于泡沫就破了,破了也不行。今年有两类金融机构应该是基本出清了,一个是非银行金融机构,该报的都报完了。第二个是股市已经跌到最低点,实际上分散性金融风险已经爆发了,不是系统性而已。系统性还有一个银行金融机构,银行现在没什么事,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股市已经出清了。但是银行不能出事,它要出事就是整个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了。银行不能出事的前提是房地产不能出事,这是重大问题。

明年我们遇到稳金融最主要问题可能是房地产问题,最近房价开始回落了,北京二手房回到2016年的水平。如果再往回落的话,落到什么程度能够稳住金融,值得我们研究。明年稳金融主要问题,主要是房价大跌怎么办。房价如果大跌,你们知道中国人财富65%是房产,等于所有人财富要缩水。第二条,现在信任关系基本建立在房价基础上。一旦大跌会不会导致整个信用贷断裂,而且现在好多财产和房产,像上市公司,他们控制房产在1万亿左右,那样暴跌的话是什么结局。明年对我们来讲一个重大的压力,可能稳金融核心是房地产问题。这条如果能稳住,渡过这个难关的话,2020年稳金融问题就比较轻松一点。

现在看来,下一步最大的问题是关于房地产问题。我们能不能稳住,房价上升太快不行,但下跌太快也不行。应该在什么状态下能够稳住,值得中国研究。从国际经验来看,像美国、日本,你们注意研究它,每次金融风险引爆的都是房地产。美国上次引爆08年金融风险背后是什么,就是次贷危机,是房地产引爆了整个金融危机。对中国来讲下一步一个重要问题,是房地产能不能稳住。稳不住的话,可能麻烦就大一点。明年稳金融核心问题是房地产问题,房价能不能下行在我们需要的范围内。而且现在看来有些市场问题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标准,一旦出现连锁反应的时候就非常麻烦了。

北京现在就很头疼,基本有价无市。挂牌价格在那里,最后交易时都必须降价。今年3月份以后,我在北京中介机构上了十天班,因为你不能光看统计资料,得体验一下,要观察一下买卖者心态怎么回事。我就发现一套房子总价格在500万,还有流动性,而且绝大部分是刚需。一上千万,流动性就很差了,一上三四千万基本没流动性。有一天一位先生要卖奥运村边上一套房子,面积比较大,挂牌价格3500万,挂了半年没有人问,很着急。那天专门自己来到中介机构,刚好碰到我跟他聊,他告诉我一直没有人问,很着急。结果来了两位看房者,他特意热情告诉人家说,这是精装修,而且没有住过,可以拎包入住。如果一次性付款的话可以打折,3000万怎么样。那两位老兄听完之后来一句,老兄,我们不是缺那500,缺那3千万!

这就让我注意到一个问题,房地产谁接盘,你思考一下,是个大问题。明年如果出现房价回落太快的话,一些房地产政策就要缓步出来,比如房地产税,不能那么着急了。太着急会加速下跌,加速下跌结果并不利于稳定。明年和今年一样,有些政策,像去杠杆政策,今年我们发现问题赶快调整。房地产政策一样,一旦发现不对称马上调整。调整期、调整期,都得调整的意思。没有一个一直坚持的,一旦发现不对就得调整。明年的关键可能是稳住,房地产是个大事。房地产稳住,才能稳金融。稳不住的话,金融就稳不住。

在座诸位房子太多的人要注意一下,建议大家要关注这个问题,因为有事市场力量是控制不住的。明年关键问题,稳金融核心是房地产能不能稳住,是个大问题。如果能稳住的话,应该说金融就能稳住。今年考验我们的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基本引爆,所谓股市非理性下跌,我们感悟到明年关键,稳金融核心是房地产问题。总体来讲,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稳金融,大致就是这5件事。这5件事做好了,金融才能稳住,调整期才能渡过。金融稳不住,调整期走不过来,没法走向高质量增长阶段。


做好五件事

第一件事,稳金融大致情况就是这样。

刚才讲到中国进入调整期,调整期要做三件事,一是稳金融;二是稳增长;三是稳开放。

增长不能出现太多下滑,一旦出现太多的下滑,可能就会影响到整个社会情绪。

怎么稳增长呢,大致上要做这么几件事,一是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因为货币政策刚才讲到既要防范风险,它的运作空间是有限的,不能改变货币政策的走势,就是稳健中性,不能走向宽松。这样一来稳增长重要政策是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无非两条办法:

一条就是减税费,税费必须减。上次我们减税,减就减了,但上次减税有一个问题,所有房地产企业减了1/4税,制造企业没有减。大家非常有意见,一方面减那么多税,结果没有感觉,因为操作上有问题,导致房地产企业基本都减了1/4税,你问他们,他们都很高兴。但是制造业基本没有减,这就要吸取一个教训。你们知道最近一个文件正在会签,增值税现在三个档次准备合为两个档次,群体性下降1个点。一个点,两税合了之后在一个点应该挺大的,这个文件出台的话影响太大。昨天税务局长已经开会讨论了,正在讨论更大规模减税,增值税要做大调整。这样一来,可能对企业减税应该说有好处的,我估计这次可能比较大,所有企业都会感觉到真减税了。不像过去只有国务院感觉减税了,大家都没有感觉。因为9月份税收的政策只有6%,低于GDP增长。没有减到应该减的方向上,这次税费减的可能比较大,这是一个。费,这次所谓“三险一金”,或者“五险一金”下调,这个明确了。

虽然大家知道我们征收机构变了,但不会增加税费,还会减少。税费减免在今后经济工作会议上会正式宣布,一个重要的变动是减税费,要让大家感觉到减税费。财政政策一个积极的办法是减税费,而且这次力度要大,让所有人感觉真减税费了。第二个办法就是加大财政投资,财政投资不能搞经营性投资,只能搞基础设施和民生的投资。基础设施和民生的投资今年要进一步加大,明年可能也会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和民生投资在明年国家预算里面力度会比较大,这样一来可增加整个社会投资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明年上半年一个是减税,一个是增加财政投资,这两项动作出来的话对稳增长将有很强的意义。因为不做已经不行了,必须这样做了。这是稳增长的一条,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最近决策层不断调研,不断讨论,而且涉及各个层面的问题都在讨论,金融会议应该会宣布这些重大的决定。明年稳增长作用上,财政政策会有很大的作用。

二是加快结构调整,结构调整必须加速,原来我们预见的三个产业要加速推进。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八个要点,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生物工程、节能环保、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这八个要点必须加速推进。推进过程中一方面释放市场力量,另一方面还要加速国家对这些产业的扶持和推动。像人工智能,中国未来要站在世界第一团队里。凡是市场上这些企业做得好的,国家可以拿钱进行投资,投到一定程度完成这个阶段撤出来。像腾讯做医疗影像不错,确实不错,怎么办,国家加大投资。现在腾讯的技术把人五脏六腑都拍得清清楚楚,以后看病都不一定见医生了。原来我们估计科大讯飞会在语音人工智能上有突破,结果最近负面东西太多。实际上它这些方面还是有很大进步的,想办法尽快推动。凡是在这些方面已经看到有技术突破的,国家应该再推一把,让它尽量能够完成这些方向,实现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最近我看了一下,这些方面确实进步蛮大的。这几个要点上,我分别跑了一家企业,一共跑了8个企业。我发现这一方面,这几年确实进步很大。我估计也就三年左右时间,这八个要点上经常会冒出来一些企业,可能会释放很强的增长力,要加快战略新兴产业的推动,不能再等了。要尽量缩短这个调整期,让他们尽量释放很强的作用。

服务业,要尽快加速推进。

前几个月我就看一个老师,91岁了,我是他的第一个研究生,大弟子,不认识我了。一见面问我是谁,刚讲完过了两分钟,又问你是谁啊。他儿子告诉我,老先生得了老年失忆症患者,没法家庭养老,不认识亲人了。告诉我雇了三个保姆,最后发现三个保姆把老先生捆在椅子上自己玩去了,我就想到机构养老是很重要的。我在日本学习的时候,我的辅导师母亲75岁就是老年失忆患者,90岁才去世的。15年在哪儿生活的,日本托老所生活。日本两个机构很大,一个是幼稚园,一个是托老所。他曾经领我去看过他母亲,我才知道15年她母亲在托老所度过,而且度过的非常幸福。为什么,它的托老所分得很细,其中一个部是老年失忆患者部,住的就是这些人。我专门看了一下,结果副部长告诉我,在这里养老失忆患者救治的人,最低是大学心理系毕业的,否则无法在这里救治。因为这些人经常会讲莫名其妙的事,要正确应对。

他讲了一个故事,他一天刚从办公室出来,碰到一个老年失忆患者,说中大奖了,2个亿。他马上说这件事他知道,确实中了两个亿,中的号码是多少,就告诉这个老人说这两个亿存在银行了,密码是多少多少。结果患者就很高兴,要是没有,他就要砸东西,所以要应对。这些人每天傍晚都很烦燥,每天傍晚要编故事。有一天中午新闻联播播了一个消息,日本首相要到他们城市来了,他们傍晚就宣布一个消息,今天日本首相要来看大家了,结果大家早早上床休息,结果第二天忘了这个事。他们有时候不愿意打针,结果医生告诉他们这个医院是他们创办的,要自己去体验一下,结果整齐排队打针去了。

这些产业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回报一定很高。美国一就业就开始交养老基金,一辈子为这个事奋斗的,就为了未来。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了,刘鹤副总理讲得很对,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带来一个很重要需求,养老需求,很大的市场。现在我们讨论市场保证制度是政府要做的事,而养老是个产业,不是养老保障,是产业的问题。这些服务都有巨大需求,建议大家一定要关注这些服务业。我估计像服务业,无论哪种服务业未来在中国都有很大的前途,因为它以人口为基数。中国接近14亿人,所以服务业市场在中国未来对于增长贡献奖是巨大的。

现代制造业,制造业分两种,一个叫传统制造业,怎么划分,不是谁现代,谁不现代。是按照生产产品社会性质划分的,凡是生产私人产品的都叫传统制造业。汽车为什么划为传统制造业,因为它生产私人产品。凡是生产公共产品都是叫现代制造业,不是谁现代谁不现代,是按照社会性质划分的。我们国家私人产品严重过剩,吃穿用住严重过剩,传统产品严重过剩。公共产品生产严重短缺,所以生产公共产品是一个大力发展的方向,发展现代制造业。怎么发展呢,定了五个重点,一是航天制造和航空制造,航天计是卫星,航空机就是大飞机。二是高铁装备制造,这是一个重点,中国市场巨大,而且完成所有技术创新。三是核电装备制造,中国新能源厂未来发展重点是核电,2030年发电总量33%来自于核电,核电装备是重要的内容。四是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制造,中国现在在准备改造中国电网,利用特高压技术。所谓特高压技术把电能传到5千公里之外,电力传输高速路,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就列为重点。五是现代船舶制造和海洋装备制造,中国要建立世界一流的远洋海军,支持远洋海军重要工业部门就是现代船舶制造。

总体来讲,现在定了这样五个重点,要加速推动。一旦启动起来,对我们增长贡献是巨大的。现在可以看到加快结构调整主要是这三个产业,一个是战略新兴产业;一个是服务业;一个是现代制造业。结果上次讨论中有些民营企业问,除了服务业好像都干不上。错了,实际上最近讨论的国有和民营,产业结构上发现有两个特征未来很明显,一个是基础性产业,应该由国有企业完成。比如非竞争性的,投资量很长,时间很长,比如大飞机发动机,个人投不成的,回报率回不来,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成功。基础性产业,重型机械,投资期较长,应该由国有企业来做。二是实现民营和国有所谓分工协作,这就是所谓的现代制造业未来方向是分工协作。一架飞机零部件600多万以上,你不能搞一个零部件生产吗,未来一定走向分工协作。像上海三工集团就干一件事,设计和组装,所有零部件都是招标采购。高铁那么多零部件,除了底盘是中车控制之外,别的都是招标的,你还不能搞一个过来!

未来民营和国有重要分工就是,国家可能第一方面主要做基础性产业或投资量很重的产业,而民营经济做所谓消费产品。分工协作,零部件配套完成推动。这样一来对民营和国有产业布局将越来越清晰了,大家都有事干了。不是没有事干,好多都有事干。你想想船舶制造涉及到那么多产业,你还不能做一个零部件!我一个学生,她给现代船舶搞零部件配套。一个女学生办这么重的企业,就是零部件配套,分工协作。未来民营、国有在产业上分工,在一个产业内部也实现分工,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来推动发展。

下一步这三个产业上,我们应该加速推动,将有巨大意义。我估计中国会缩短结构调整期,可能下一步在政策和资金支持上会进一步缩短这个过程,尽量推动结构调整能够尽快让通过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上市。国务院这次开了好几次座谈会,实际就是想加速调整期缩短。只有调整期缩短对稳增长才有意义,而且中国已经明白现在在世界产业链中处于非常优势的地位上。现在这种发达国家都在搞创意经济,搞了半天发现创意只能在中国才能落地。像美国在苹果怎么都干不了,在中国就火起来了,因为所有配套部门都有。我们比发展中国家又高一个层次,让整个产业链处于优势地位上,所以必须加速推动结构调整,这是稳增长的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就是技术创新。短板一个重要约束条件是技术,一个芯片折腾我们没有办法。大家知道我们每年进口芯片的钱是4000亿美金,和进口石油的钱是一样。我们最大短板是技术,技术创新必须加速。而且不能再喊口号了,要踏实的干。应该明白企业要做什么,国家要做什么,得搞清楚。技术创新一个重要平台是有现代化的实验室,没有现代化实验室,谁也不可能搞金融创新,那不是喊口号。一个很重要的平台是现代化的实验室,没有这个现代化实验室,谁都做不成。这个靠企业不行,国家必须出手,要建立现代化实验室体系为企业服务。

最近这个动作已经开始了,北京要建立三大科学城,环球科学城、未来科学城、中关村科学城,建成后向所有民营企业开放,有的是免费,有的是收费,都对企业开放,因为企业离开这个平台没法搞技术创新,没地方做实验,这个地方国家提供,有构建所谓实验室经济了。杭州也成立了西湖大学,西湖大学只搞三个专业,生物生命工程、人工智能、互联网,不搞别的专业,从博士开始。博士重要的是实验室,没有实验室怎么干博士。博士就是整天在实验室干活的,你的工作就是养细菌,不然怎么搞生命工程。再加上浙大,阿里巴巴也在搞实验室。没有一个平台,任何民营企业没法搞技术创新。

搞药的企业,国家得提供大量实验室,为国家服务。企业在这儿做实验有的就是免费,最终是主要提供服务,这种技术创新必须加速。美国技术创新厉害的原因就是有庞大的实验室经济,为整个社会提供平台。这种实验经济供你所用,才能获得各种诺贝尔奖。我们没有这种平台,国家必须组建。现在思路基本清晰了,差不多三五年时间就显现出这方面努力了,所以要加大技术创新的推动,这是很重要的一环。

第四件事就是必须深化改革。而且现在的改革已经搞了40年了,不能像过去那样了,要在40年改革基础上改革。民营经济问题必须加快改革,如果不保障民营经济的个人安全和财产安全,那怎么行。过去大家都是无产者,啥也没有,现在这么多人成为有产者,有产了当然担心自己至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问题,那你必须解决民营企业的问题,这是重要的改革。如果不保证他们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都移民了,怎么搞经济。

当然也别移民了,移民没啥意思,最后会发现还是中国能赚钱,必须保证安全。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保证私人产,保证人身安全。我估计下一步对民营经济人身安全和财富安全保证将更加具有意义,要做三件事:一是凡是不具有司法权的机构一律不能查封私人财产,要做严格鉴定。二是即使司法机构也不能随便查封,要以立案为标准,限制了司法机构权力滥用。三是司法和行政的分离,司法体系和行政必须分离,不分离就很难保证财产。

我们在目前条件下应该做这些事,真正保证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怎么赚钱,他很清楚,你不要教他怎么赚钱,把这些事做了就行了,保证财产和人身安全是最关键的。现在人们之所以老担心财产和人身安全,尤其有钱之后更加担心了,所以应该推动它。未来要保证企业阶层,而且要强调企业精神,这是关键。中国重要的政治改革应该形成真正的商业社会,所谓企业家阶层和企业家精神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这个改革是最为重要的改革。我估计这个改革能做好的话,对下一步发展将是有意义的。

现在我们叫改革开放再启航,意思就是不是过去的改革,是40年的技术,再启航。最近大家看我们过去叫纪念改革开放40年,现在叫庆祝。纪念的意思是结束了,庆祝是还要继续。最近中央要开庆祝改革开放40年大会,改革开放再启航,就是要推出一些重大决策。一方面总结过去40年,另一方面要展望未来30年。纪念就是这个事过去了,庆祝的意思是还要进行,所以会进一步推动改革。

最近民营企业总是讲六条,最关注的人身安全和财富安全,他们最关注。因为怎么赚钱,他们都会,很清楚,只要保证人身财产安全。这一条要在法律上落实,必须要落实。现在《刑法》《民法》里已经做了具体规定,好多人没有看。《民法总则》去年两会已经通过了,里面有对财产保护清晰的内容。下一步整个社会要造就一个氛围,保证民营企业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这是领导人讲的第6条,也是最关键的一条,要进一步改革完善。

中国改革会进一步推动,不会停止的。而且中国的改革是经济改革有些内容就是政治改革,承认民营经济合理就是政治改革。领导人一直在讲“自己人”,过去把你叫朋友,朋友还不是自己人,要成为自己人。因为你是中国社会重要组成部分,不再分开来看,说明这个改革实际已经启动了政治改革。我估计下一步中国会进一步修改《刑法》《宪法》《民法》,逐渐会完善这种保护,这样对提升信心,保证人们创造财富的动力将是有意义的。这一方面,这一次是个重大政策调整,对民营经济提法讲法上已经出现新型调整,下一步要把领导人讲话变成法律,变成制度。

最近各个部门要动起来,高法、高检等,全面调整整体法律体系。凡是不适合讲话精神的都得修改,都要做调整。改革会进一步深化,对于稳增长具有巨大意义。中国目前改革重点是关于民营经济问题,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民营经济核心问题不是怎么保证他们赚钱,而是人身和财产保护是重要的,他们知道怎么赚钱。这些如果逐渐变成制度和法律的话,对中国长久稳定将是有意义的。

所谓稳增长就这四件事,而且现在已经开始做了。经过这一年的努力,我们终于逐渐认识到,这将是一个好的方向。这是稳增长的四件事,保证增长速度以一个正常的增长速度,中国增长不可能再恢复到7%、8%,基础太大了。20年前在7万亿,10年前在27万亿,那个增长才一点点,现在82万亿,增长1个点都很大一块。别想着百分之七八了,一个大致能符合的要求就不错了。再一个,中国增长能保持5%就不错了,也是高速增长的,也很大的。稳增长,这四件事我们逐渐要做,对保证未来的增长将是有利的。

这是我们调整期要做的第二件事,稳增长。

第三件事,稳开放。

开放必须继续进行,开放怎么做呢,三件大事,一是正确处理好和美国的关系,和美国的关系一定要处理好。中美贸易摩擦标志着中美关系重新调整,过去中美关系在未来不可能再维系了,我们心里要有底。有些是不是继续韬光养晦,韬光不了怎么办。过去就是装孙子,过去1米高,现在长到一米八了,怎么装。过去不是装孙子,就是孙子,现在装也装不成了,怎么办,到这个时代得应对。知道中美关系必须调整了,不可能像过去那样搭便车。中美贸易战不是贸易战,实际上是中美关系重新调整的一个历史性、标志性事件,它是一个事件,标志中美关系将重新调整。

中国必须要做好,千万不要出现战略失误,一定要搞清楚。美国在评价总统里,排名第三的好总统竟然是里根,我很吃惊。里根成了最好的总统之一,他在位时把日本和前苏联干掉了。和苏联搞军备比赛,必然要发展重武力。搞重武力必须要养三种人,科学家、文学家、政治精英,搞了双轨制,特供制度。这三种人实行特供,时间都有,老百姓什么没有,结果演变成政治问题,一夜之间完蛋了。俄罗斯现在这个样子,已经丧失了和美国竞争可能性,两个竞争对手都干掉了,都因为战略失误。当时“广场协议”签完之后,日本转向刺激内需,提供内需。德国是继续提高供给能力,技术创新,德国挺过去,日本完蛋了,战略失误。

中国在贸易战面前必须保证一个非常清醒的定义,中国处理中美关系要坚持三条原则,一是保护中国的经济核心利益,核心利益不能放弃。我们不讲政治,讲南海、台湾,经济上核心利益必须保护,经济核心利益就是中国目前处于整个世界产业链最优地位,这是核心地位。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

来源:财经会议资讯 阅读量:8490 |   收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