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绿色供应链——制造业转型升级之利器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正威胁着我国制造业的国际贸易市场。绿色供应链是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手段,是实现《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的重要抓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现位居世界第二。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自然资源相对紧缺,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日益紧迫。而绿色供应链将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并重,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制造将全面开启由“大”转“强”之路

众所周知,中国一直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已成为中国命脉,制造业始终是一国经济发展并走向强盛的基础。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过度的关键阶段。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制造强国,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制造业过去是、现在是,而且未来仍将是保证强大经济的支柱和基础。

在中国经济结束改革开放30年高速增长,开始进入增速换挡、结构转型和动力转换的新常态下,制造业就是转方式、调结构、助力持续增长的主战场。为此,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意在通过各种手段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带动中国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而转型升级的关键就是转变粗放式发展的两高模式。

制造大国雄风下存隐患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制造业功不可没,但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反过来又制约了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物耗、能耗和污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如2014年我国钢铁行业综合能耗为584.7kgce/t,而发达国家的综合能耗平均值为536.4 kgce/t,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相差9%;我国的电耗为469.73kwh/t、水耗为3.3m³/t,电耗及水耗高于国际水平,且我国钢铁行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是国外先进水平的3倍左右。

为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推动制造业健康有序发展,我国多年来采取了多种手段,也出台了很多法律法规。2016年环保部《关于积极发挥环境保护作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将绿色供应链作为环境保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加强绿色采购及消费,利用市场杠杆效应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采取节能环保措施。《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文件,均将绿色供应链作为工业绿色发展的重点工作,可以想见,其发展进程与我国绿色转型密切相关。

主打“试点建设”,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起步

我国正式引进绿色供应链管理是近几年的事,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试点城市有上海、天津、东莞和深圳。天津是我国最早开展绿色供应链的试点城市,主要从政府采购的角度出发,于2014年7月,出台了《天津市绿色供应链产品政府采购管理办法》,以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作用,推动绿色供应链的发展;东莞作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则寻求利用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实现绿色制造的转型升级,其发布的“东莞指数”以及即将成立的“绿色供应链协会”将会开创新的绿色供应链推广模式。

借鉴他山之石,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尚存不足

绿色供应链的理念是从国外引进的,旨在通过政府、企业和公众的采购与消费力量,产生市场机制的杠杆效应,推动供应链上企业减少环境污染并提高能效,提高整个供应链体系的环境治理效率,促进整个产业链条的绿色升级。绿色供应链在国外发展较早,20世纪70年代发端于美国,并于1996年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正式提出“绿色供应链”的概念。随着美国环保主义的深化、英国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国际制造类企业对绿色供应链管理基础的尝试,绿色供应链发展活跃。21世纪以来,国外对于绿色供应链的广度、深度不断探索。目前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较有效的地区是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结合国外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和经验,我国在建设绿色供应链过程中可有以下经验借鉴:加强构建制度基础和保障;推崇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采取有效的市场市场激励措施等方面。

为了尽快发挥绿色供应链在绿色制造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政府需要先跑第一棒,从加大激励力度方面先期着力,如成立专项绿色供应链基金、激励龙头企业、政府绿色采购等,引导重点企业开展试点示范,在试点示范取得显著效果后,再将接力棒交到企业手中,形成由一个企业带动一个行业,由一个行业带动一个区域的局面,以期实现整个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总之,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是促进我国实现绿色转型的制度创新,是实现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目标的产业支撑,是推动“中国制造”适应国际市场环境变化、应对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的内在需要,尽快让这一利器发挥作用,将大大加快绿色制造转型升级的步伐,并最终实现中国制造2025所设定的发展目标。


来源:低碳工业网 阅读量:7574 |   收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