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找准金融支持着力点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实业兴邦,制造业是根本,而制造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为了引导金融“活水”流向制造业,央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携手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任务,积极拓宽技术密集型和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多元化融资渠道。

《意见》提出,要积极发展和完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各类银行机构要充分发挥差异化优势,形成金融服务协同效应;通过设立先进制造业融资事业部、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等,提升金融服务专业化、精细化水平。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制造业企业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

此外,《意见》强调,要创新发展“符合制造业特点”的信贷管理体制和金融产品体系。鼓励金融机构依托制造业产业链核心企业,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产品和服务,有效满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需求。

除了传统的信贷支持,《意见》提出,整合、动员多种金融资源,支持制造业发展。鼓励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投向先进基础工艺等领域重点项目。鼓励保险公司发展企业财产保险等多种保险业务,提供多方面的风险保障。北京科技大学金融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刘澄认为,多股金融力量将形成合力,助推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

刘澄表示:“不仅包括银行的资金,也包括我们创业资本的基金、各种产业基金,包括担保、扶持等,各类金融机构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共同的合力,强化对这些企业的扶持力度。这也符合国家金融改革的发展方向,从单纯的间接金融向间接金融和直接金融并举的方向发展,加大金融全方位的支持力度。”

除了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的“输血”外,制造业企业还需要提高“自我造血”功能。《意见》提出,加快推进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先进制造业企业上市或挂牌融资,设计开发符合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创新债券品种,支持制造业领域信贷资产证券化。数据显示,2016年发行申购的新股中,制造业企业占比超过60%。另外,在获得高效金融支持的同时,制造业打铁也需自身硬,清华大学国际贸易与金融系主任宋逢明表示,制造业要加大转型升级力度,提高创新能力。

宋逢明认为:“制造业本身的改革是根本的。如果制造业这一侧还是在原来落后的技术,大量地生产出市场所不需要的产品,那么对它加强金融服务会使过剩产能越来越多,这是不行的。所以关键问题还是(制造业)要创新,将创新的科技成果转换为生产力,脱虚向实的发展才是可以实现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对此作出分析与评论。

向松祚:“这次‘一行三会’加上工信部出台的文件非常重要且及时,原因也很清楚,因为我国经济出现了较严重的脱实向虚迹象。

过去这些年来,社会融资、银行新增贷款每年的规模都很大,但对于很多实体制造业,特别是对于新兴的高科技制造业来讲,仍然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很多制造业的企业甚至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去年整个银行新增贷款接近13万亿元,其中45%都投入到房地产。一个国家的银行新增贷款差不多一半投到一个行业,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我国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使制造业的利润的回报率相比房地产来讲较低,资金都去追逐利益,很多就流到房地产和其他金融行业。同时,这和我国长期以来抵押、担保的金融体系也有关系。

这次‘一行三会’出台的文件,我认为对实现‘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它努力改变融资方式,从制度上明确要求各个商业银行金融机构设立专门的事业部,设立专门的机构来为先进制造业,为‘中国制造2025’探索新的金融服务手段以及金融产品。

过去给企业贷款需要抵押、质押,这对于银行的工作人员以及信贷员来讲似乎是比较方便、轻松。因为抵押关系,好像比较放心,但事实上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有抵押并不意味着其风险就低。相反,很多科技企业事实证明可能初期确实看起来风险很大,但在发展过程中,其展现了无限的潜力,这让很多商业银行在事后也很后悔。所以,我认为成立专门的金融事业部以及金融机构,有利于改变融资方式,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来源:低碳工业网 阅读量:9258 |   收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