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安吉创新推进竹林碳汇改革,首创全国县级收储交易平台

行走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的绿水青山之间,此起彼伏的丘陵上,青翠的竹林连绵不绝。如今,当地的近百万亩竹林既是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成为实现富民增收最重要的资源存储。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安吉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碳”目标,聚焦竹产业二次振兴,创新推进竹林碳汇改革,首创全国县级收储交易平台,打通“两山”转化通道,促进生态资源向生态经济转化。

突破发展困境,“沉睡”竹林“活”起来

清晨,安吉县山川乡大里村的山头已经热闹起来。“这片林子荒得比较厉害,要赶紧梳理,加强养护”“这里要开条林道,不然毛竹不好下山”……这边,大里村党总支书记应忠东忙着爬山头、定规划;另一边,竹林养护工人正在对竹林进行修整,砍伐掉老竹子,为新竹子的成长腾出空间。

“前几年毛竹价格连年走低,人工成本又高,有时候卖一季毛竹成本都收不回来,现在只要把毛竹林养好、管好,‘竹叶子’就能变成‘钱票子’。”应忠东说。

竹产业的二次“振兴”,源于竹林碳汇改革。

安吉有着“中国第一竹乡”的美誉,县域75%的农民仰竹而生。然而,近年来,受市场环境变化、区域用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曾经卖竹子就能致富的竹产业陷入困境,毛竹价格下跌,林农育竹的积极性下降,竹贱伤农、抛荒竹林现象日益严重。

早在2010年,安吉县就与专业学术机构合作进行竹林碳汇研究,建设了毛竹林碳汇通量观测塔,形成了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并公布的《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等研究成果。经估算,安吉竹林森林植被碳储量134万吨,年碳汇量仅为0.05万吨。2021年,国家林草局等十部委联合发文,鼓励地方搭建竹林碳汇交易平台,开展碳汇交易试点。

这个消息让安吉振奋无比。2021年12月,全国首个竹林碳汇交易中心——安吉“两山”竹林碳汇收储交易中心启动。同年12月,安吉“两山合作社”与杭州市人民检察院签订碳普惠交易协议,完成首笔竹林碳汇省内集中交易352吨,成交额3.5万元。2022年,浙江省双碳办将安吉列入首批林业增汇试点县建设,安吉全面开启竹林碳汇交易试点。截至目前,安吉县已完成省内交易碳汇4.6万吨,销售总金额383.6万元。

“我县找准87万亩毛竹林的生态优势,研究制定《安吉县竹林碳汇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合力推进、全民参与’,通过建立‘2+3+3’竹林碳汇交易体系,连通供给、消纳‘2’个端口,关联低碳、生态立县、共同富裕‘3’大战略,开发打造生产经营、生活消费、大型活动‘3’大低碳场景。”湖州市生态环境局安吉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全县178个村成立119个毛竹专业合作社,累计流转竹林84万亩,按0.39吨/亩的固碳能力测算,年碳汇量可达33万吨。自此,“碳汇”这个新鲜词也开始出现在了乡亲们的生活里。

打通交易渠道,激发多方积极性

手握丰厚的碳汇底本,如何破解竹林碳汇生产周期长、交易滞后、价格和收益不确定等难题?对此,安吉建立“林地流转—碳汇收储—基地经营—平台交易—收益反哺”的全链条体系,实现碳汇“可度量、可抵押、可交易、可变现”。

在安吉两山合作社数智平台的大屏上,记者看到,整个安吉县近百万亩的毛竹林,每一块的位置、属于哪个村民、能产生多少碳汇值、碳汇的收储和交易情况等等都清晰可见。

安吉开发竹林碳汇综合性数字化应用,构建竹林碳本底、碳收储、碳增汇、碳交易、碳足迹、碳收益等六大场景,实时监测全县竹林碳汇收储和交易情况;同时,针对经县资源规划局核准确认过的竹林资源,以近30个交易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平均交易值为收储单价,通过与乡镇(村集体)签订收储协议,打通竹农—村合作社—县“两山合作社”收储环节。

“具体来说,先将农户的林权统一流转到村专业合作社,经两山合作社收储,以及其下属强村富民集团进行经营交易后反哺给村合作社,实现林农增收。”安吉两山生态资源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小刚介绍。

安吉竹林碳汇的率先实践,更得益于靶向精准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

“两山竹林碳汇收储交易中心母公司安吉城投集团以84万亩30年竹林经营权向银行征取了‘碳汇收储贷’,102亿元流转金作为共富股本金,投向全县建设10个共富产业园、1000家共富乡宿、3000公里‘五彩共富路’等可增值、有收益性的项目,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产业融合发展。”王小刚说。

安吉充分利用金融支持工具,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碳汇共富贷、碳汇收储贷、碳汇惠企贷等绿色金融产品,对购碳企业实行金融让利,对产碳竹农实行保险托底,进而引导更多企业积极参与碳汇交易,更多竹农安心经营竹林,促进竹林碳汇生产方、消费方良性循环。

安吉大成纸业有限公司原有贷款2900万元,贷款年化利率5.78%,企业向安吉“两山”竹林碳汇收储交易中心购碳汇2101吨,付款11.6万元。安吉农商银行随后将公司贷款转成年化利率5.28%的“碳汇惠企贷”,此举为企业一年节省利息支出14.5万元。“花钱中和了一部分碳排放,更倒逼企业推进绿色转型。”公司总经理陆左琴说。


来源:中国环境报 阅读量:1285 |   收藏
推荐阅读